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317章 马皇后:林先生讲课环环相扣,

第317章 马皇后:林先生讲课环环相扣,(1 / 2)

第317章 马皇后:林先生讲课环环相扣,不是跟你在炫技!

顿了顿,马皇后继续道:

“得到利益的人,不是理政要用的人。”

“但理政要用的人,又得不到利益的人。”

“于是不再有人从事农业,不再有人从军征战。”

“相反,耕种伪善却十分盛行,这样就必然要面临衰退。”

“这其实也是宋朝的问题。”

“以及大明将来要面临的问题。”

“重八,你懂我的意思吗?”

对于马皇后突如其来的问话,朱元璋顿感肩上的胆子重了不少,怅然道:

“妹子良苦用心,咱又岂会不懂啊。”

“林先生之前也讲过,历史向前的车轮,无非轮回的过程。”

“若不是跳不出轮子的框架,大明迟早也得步入后尘。”

“若非如此,咱还至于这般焦虑吗?”

马皇后闻言微微摇头,莫名有些怅然若失:

“你纠结也没用,反倒会画蛇添足,不如一切顺其自然,把期望放低,兴许有意外收获。”

“治国不在于对么智慧的言语,如果臣民理解不了制定的礼法,那么自然也难以遵守,这是一件很现实的事。”

“其实这些话,不该我一个妇道人家说,但我希望你们爷俩能明白其中道理。”

“起码别再给林先生添堵了。”

接过太子敬来的茶,马皇后淡淡呷了一口,蓦然道:

“连糟糠都吃不上的人,不会追求精美的饭菜,连粗布都穿不上的人,也不会想那些华美的服饰。”

“所以,不采用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反而去看那些聪明人都难以理解的说教,就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于百姓来说,没有钱财可以利用,没有权势可以威胁,只能被迫提倡诚实。”

“但皇帝则截然不同。”

“皇帝可以利用权术赏罚分明,又何必去寻求绝对的忠诚?”

“再说现如今就没几个忠义之士,但治国所需的官吏却多如牛毛。”

“圣人治不了天下的道理,就连老二都明白,伱为何偏不懂啊?”

望向愕然的朱元璋,马皇后又道:

“林先生之所以大讲权利,不正是为了扭转你错误的观念,想要重新把你引回正确的道路上?”

“然而你可倒好,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又开始犯老毛病了。”

“合着,人家讲了那么多,都成对牛弹琴了。”

“别说先生烦了,我也已经烦了。”

话落。

鸦雀无声。

一旁,太子朱标艰难的咽了口水,望向娘亲的眼神更是充满了不可思议。

真是神了。

娘亲训斥父亲的口吻言辞,都是和林先生一模一样。

这未免也太夸张了。

然而马皇后接下来的话,却让太子爷直接惊掉了下巴。

“不是…妹子?”

朱元璋越听越不对劲,满眼疑惑的看向夫人。

“你去林先生那里了?”

“今天这是咋回事?”

“你怎么跟林先生说的话一模一样啊?”

面对老朱的浑然不解,马皇后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轻描淡写的把话题拉回到了现实。

“因为我听懂了。”

“你没听懂。”

“真是枉费林先生在你身上花的心血。”

朱元璋:“???”

不等他追问,马皇后直接道:

“别废话,接着往下讲。”

“皇帝喜欢张口仁义,说话好听的人,那整个朝廷都会花言巧语,说几句空话就能讨好君主,谁还会去办一件事?”

“这也是大明目前存在的问题。”

“李善长也好,胡惟庸也罢,包括刘伯温这等重臣,谁不是人精中的人精?”

“说话比唱歌好好听,句句都是自戳人心。”

“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官相继效仿,朝廷的风气还能好?”

听闻此言。

一旁,始终没敢插言的朱标点了点头,十分认可娘亲的观点。

对于朝廷里那些只知道阿谀奉承的大臣,他的内心只有厌恶和反感,然而皇帝却乐在其中。

倒不是任人唯亲偏听偏信,而是享受和百官博弈的乐趣。

真不知有啥好玩的。

“母后所言极是。”

“就如大秦后期的乱象,家家户户都有商君的法典,可国家却越来越穷,原因就是都在空谈耕作,不再去从事辛苦的务农。”

“家家户户都有孙子兵法,可兵力却越来越弱,原因就是都在空谈兵法,不再去参加搏命的征战。”

“诚如林先生所讲,圣明之君善于使用百姓的力量,从来不听信那些高谈阔论,奖赏人们的功劳,禁止那些无用的言行。”

“这样一来,老百姓才有归属感,才会为国家出力。”

听闻朱标一番犀利的点评,朱元璋一双牛眼瞪得犹如铜铃,差点被噎到一口气没提上来。

哪知小兔崽子还能临阵反戈,朝廷老子身后是哪个补了一刀。

最新小说: 隋唐小纨绔 超时空史记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万历新明 三国骁雄韩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