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女真崛起的原因(1 / 2)

第352章 女真崛起的原因

接着。

朱樉看向林澈,请教起了下一个问题:“先生,营造之术除了天赋之外,全靠经验积累。”

“若是想要培养出,能够支撑起新工部的官吏,朝廷恐怕得花费不少钱财。”

如今大明朝工部的官吏,不少都借着朝廷筹建的工程练手。

好在有经验丰富的老臣撑着。

不少工程虽然花费颇多,但总归能够顺利完工。

然而若是从头培养,精通营造的人才。

朝廷就得做好,筹划之工程闹出乱子,甚至是失败的准备。

少不得要烧不少银子进去。

“大工程烧钱,难道不能从小工程开始?”

林澈奇怪的看着朱樉,都不知道这小子脑子咋想的。

喝了口酒笑道:“工程之事,规模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施工的规范,以及期间注意的事项都是相同的。”

“就好比我之前说过的,比如纺织厂和船厂之类的大型工厂,只要将其建好,就能积累下不少经验。”

此言一出,朱樉脸上不仅露出见鬼的表情。

他心虚的瞟了林澈一眼,还以为自己家先生,卜算出了他偷记图纸的事情。

同时琢磨起了,如果先生问起来,该如何向他解释。

好在林澈脸色没啥变化。

朱樉才将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却是佩服起了林澈的远见。

原来自家先生,很久以前早就知道工部存在的问题了。

而且,他还想好了应对的策略。

毕竟从零开始建立起一座工厂。

然后再负责管理工厂的生产,和原料供应之类的事情。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积累营造经验的办法。

隔壁房间里的朱元璋三人。

此时也都是被林澈的计策,震惊的合不拢嘴。

都没料到,原本被他们用来造福万民,顺便沾光流芳千古的工厂。

居然还附带有,给新工部官吏练手的作用。

刚才还怀疑过林澈计策的刘三吾。

老脸上尽是惭愧:“林先生高瞻远瞩,目光长远绝非寻常人可及。”

“而我却短视的认为,他的计策存在不完美之处,唉——”

朱元璋听到刘三吾的叹息,脸上也有些烧的慌。

他刚才觉得,林澈提出的计策虽好,不过却是个不实用的花瓶。

没想到人家是走一步看一百步的存在。

早早就计划好了,关于工部改革的一切准备。

这种超乎常人的远见,愈发做实了老大太子说的林澈乃是谪仙的身份。

房间里吃喝的林澈,还不知道朱元璋和刘三吾,都把他当成了目光长远的仙人。

“工部革新之事,就先讲到这里。”

林澈跟朱樉聊了些,有关新工部的规矩,与人员筛选机制。

接着便向朱樉和朱柏问道:“你们可还有其他问题?”

“若是没有的话,咱们今天的课,就顺着前天的作业来讲吧?”

说到作业的话题,朱樉和朱柏神色都有些难看。

所谓的作业,便是前天谈及的高丽时,林澈顺嘴提了句女真鞑子的事。

还让他们琢磨狗鞑子如何能坐大?

有大唐为例,蛮夷如何崛起倒是不难猜出。

不过,想到如今还匍匐在大明脚下的狗。

在两百年后,居然将大明取而代之,导致华夏再次沦落在鞑奴的铁蹄之下。

朱樉两人心里就堵得慌。

恨不得抢先一步,将这些反噬主人的恶犬先灭了族。

深吸了好几口气,朱樉调整好愤怒的心态,语气低沉的汇报起作业:“先生,在我看来女真鞑子能崛起,原因无非有二。”

“其一便是,您说的辽东精锐,与倭奴大战后损失惨重。”

“所以对鞑子肆意兼并,其他势力的行为,都当作视而不见。”

草原蛮夷想要崛起,唯有相互吞并一条道路。

所以朱樉便轻易猜到了,鞑子能坐大的原因之一。

稍微停了片刻,他又继续说道:“至于第二个原因,我认为应该和文臣有关。”

“您说过我大明中后期,军费被层层盘剥之事。”

“想来这些银子,就是用来打鞑子的,只可惜没能到将士手中,以至于我大明有此劫难。”

朱樉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不自觉的变大。

到了最后,语气中都多了几分杀意。

显然还是无法接受,鞑奴再次横行中原之事。

“你只说对了一条。”

林澈听完朱樉的分析,对他的答案不是很满意。

哼了一声道:“你将那些武将想的太好了,也把蛮夷想的太强了。”

“这群鞑子造反时,不过区区十三副铠甲,还是用其祖父的命,跟朝廷换来的。”

“他们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和辽东武将养寇自重不无关系。”

在与倭寇的战争中,辽东精锐虽然死伤不少,不过,其势力还能吊打建奴的。

只可惜,当时的辽东武将之首李成梁。

最新小说: 抗清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超时空史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万历新明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隋唐小纨绔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三国骁雄韩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