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抗清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不值一总督也?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不值一总督也?(1 / 2)

拉哈达和二珠为什么要对自己人下手?

王五不太理解。

图尔格理解,并且感同身受。

就是八旗的英雄只需要一个就够了。

具体什么意思呢?

就是每个被放的俘虏为了前程和尊严,肯定不可能向朝廷如实交待他们是被释放的。

那怎么说?

无非趁明军看守松懈越狱的说辞呗,甚至是一个打八個那种。

问题是你王总兵今儿放两个,明儿心血来潮又放两个,走一路放一路

这他妈谁受得了?

一百来个全越狱出来的,你猜朝廷信不信!

所以,想要谎言不被戳穿,已经当上八旗英雄的就不希望再有新的英雄出现。

竞争对手越少越好。

全死光更好!

这世上只有死人不会泄露秘密。

相当肤浅的一个道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搞明白这节的王五不禁看了图尔格一眼,好奇道:“这么说,图副都统也不希望我再放人?”

图尔格没吭声,脸上的小动作却出卖了他内心真实想法。

最好是别放了。

再放人的话,他也不好收场。

那天在松滋见到拉哈达和二珠,险些怕他吓出脑血栓来。

“此事容我考虑考虑。”

后面是不是再放几个俘虏,王五自个也没数,便问图尔格湖广提督董学礼到哪了,又带了多少兵来追他。

有保证书在,图尔格倒也老实交待。

说董学礼已经带兵到了夷陵州,带出来的兵马却不多,只七八千人。

“才这么点人?”

王五听后不由心下一沉,他以为董学礼怎么也要调个两三万绿营出来追他,没想到老家伙倒是稳的很。

十几万清军抽出不到万人来追,于茅麓山根据地的封锁基本是没什么影响的。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他的突围东进仍没有影响到清军针对茅麓山的封锁包围。

图尔格又说他和参将郑聚奎是领骑兵先行追击的,本来是准备拖一拖的,哪曾想在松滋见到了被释放的拉哈达和二珠。

这两个黄旗出身的参领对他这个正蓝旗的副都统并不怎么敬畏,当着自个面要求绿营参将郑聚奎立即追击。

郑聚奎不敢不听,图尔格又不便用副都统身份阻止,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同他们一起追了过来。

不想王总兵用兵如神,他们又栽了。

王五点了点头,这网兜住的虽是小鱼,但这条小鱼是董学礼东拼西凑的骑兵,算是个不小的斩获。

起码能缴获几百匹骡马。

确定董学礼指挥的追兵离自己至少五到六天路程,王五心思便活泛了。

因为这个时间差能让他在到达武昌前如鱼得水。

也能让董学礼越发心惊,不得不从封锁线上调兵出来。

不想图尔格迟疑了下,竟是告知王五一个噩耗。

就是陕西清军约在黄龙山之战打响的同一时间段,一举攻占了李来亨部总兵高国玉、王希忠驻守的纱帽山寨。

此寨是茅麓山通往北边原始森林的必经之地,丢失意味着先前三位老帅定下的北上由郧阳入陕的战略已经无法实施。

换言之,突围北上的战略因为纱帽山寨的丢失已经破产。

纱帽山寨失守的原因不是陕西绿营太能打,而是总兵王希忠当了叛徒,领兵杀死高国玉后率部降了清军,此后充当清军前锋,带领清军又陆续攻占了茅麓山北边的几座寨子,使得茅麓山北部地区基本沦陷。

李来亨部署的防线出现重大缺口,黄龙山之战没让明军欢喜两天,就全线告急,岌岌可危了。

王五气的想杀人,恨急那个总兵王希忠,此人但凡迟上一天听到南线大捷,就不可能当叛徒!

人算不如天算。

清军的全线进攻以及十数倍于明军的兵力优势,证明了牛旗曾说过的论点——“局部的胜利改变不了全局。”

明军的劣势太大太大。

眼下陕西绿营在提督王一正指挥下正在猛攻李来亨的主寨。

西安将军傅喀禅也领八旗兵进至前线督战。

即便东线、南线的湖广清军因为提督董学礼的离开暂时无法统一行动,仅北线的五万陕西清军也足以让明军疲于应付了。

更何况还有西线的几万四川清军虎视眈眈。

战局的天平原本在王五的撬动下已经向明军倾斜,现在却是突然又掉了个。

想要破局,基本没有办法。

因为董学礼太稳,压根不上调虎离山的当。

而王五率领的这支明军离武昌城还有好几百里。

现在就算王五回师茅麓山,恐怕也无能为力。

如何破局?

王五也是心乱如麻。

对面的图尔格却一直在偷偷观察他的神情变化,见其不语,突然小心翼翼试探了一句:“将军虽用兵如神,但东进欲调我军解围之举太过明显,董学礼焉能中计?唯今之计,我劝将军三思。”

闻言,王五眉头一挑,轻蔑的看着图尔格道:“怎么

最新小说: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超时空史记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三国骁雄韩遂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万历新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隋唐小纨绔 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