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泪 > 历史军事 > 抗清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平西王可愿为我老泰山?

第一百八十二章 平西王可愿为我老泰山?(1 / 2)

高大节还算冷静没当场带兵同王五“内讧”,但却将“官司”打到了马宝处。

王五承认马宝比他大。

论在明朝爵位马宝是淮国公,王五只是被“钦命御营提督各省兵事大将军”李来亨暂授挂印湖广总兵一职。

而李来亨的临国公封爵跟马宝同级。

就是马宝若未降吴三桂,他王五在马宝面前就是小弟。

论在清廷的官职,马宝是平西藩下右都督忠勇营总兵官,王五是权署荆州总兵,汉军镶黄旗都统未实任前他比马宝低了两级。

论兵,更是没有人家马宝多。

论反清的决心和取得的战果,实际也不及马宝。

何况眼下需要马宝带领的这支“志愿军”助战以解茅麓山之围,否则光靠他手下这千把人是成不了事的。

如此,只能同高大节在马宝面前打这个“官司”。

刚刚带兵进关的马宝被这场莫名而来的“官司”搞的一头雾水。

待听高大节说被杀的是李国翰次子桑额后,马宝眉头也不禁微微皱了皱。

他知道李国翰对平西王有恩,因此平西王对李家也颇是照拂,这要知道桑额死在他们手中,怕是平西王定会暴跳如雷。

因而,便想将此事压下。

但又知高大节性子暴躁,故若不能为其解开心结,指不定会把事捅到平西王处。

念及于此,便想让王五给高大节赔个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人死不能复生,没必要为这事影响双方下一步合作。

平西王将来是以复明为号召起事,而是自立旗号,马宝实际都无所谓。

他看重的是荆州!

将来荆州能不战而降,不亚于十万雄师。

这便是战略眼光。

王五能将荆州作为筹码,自也知道这一点。

前世历史上,吴三桂在湖南、广西地区势如破竹,使得湖北的局势异常危急。

为了集中兵力对抗吴军,康熙下令将清军主力集中在武昌、宜昌和荆州一带。

在意识到长江以南的武昌难以保卫后,长江以北的荆州便成了清军中线战场的基石。

也就是说荆州在谁手中,决定清胜还是吴胜。

郑蛟麟、吴国贵、马宝他们都是积年老将,又密谋反清早矣,恐怕平日没少推演起事后局面发展,如此能不知此地之重要?

故而才有借路又借兵的决定。

马宝出发点是好的,不想王五却不愿给高大节赔罪,其气愤说道:“将军须知造反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秀才做文章,不是女子绣花,更不是攀亲叙旧,造反是要杀人,是要死人的!

今日认这人,明日认那人,这个都统兄弟要照顾,那個巡抚小舅子是不是也要照顾

汉军是一家,绿营是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顾虑重重,你能拉人家,人家同样也能拉你,如此哪里能成事!”

王五阐述必杀那鸟都统兄弟的原因,就是断绝一切与清营有关的人和事。

要么不做,做了就得斩草除根。

不因人情而坏大事。

吴三桂起兵后降者如云不假,可其一死,同样也是降者如云。

为何?

还不是因为吴军阵营和清军阵营牵扯太深,没了吴三桂,大家就又开始盘算后路,结果就导致局面崩溃。

“平西王今日不肯起事,便是因这关节,将军若真心反清,便当杜绝此事!非我绝平西王后路,实为平西王将来大事计!”

王五表明态度,也将道理讲明,听不听是你高大节的。

他相信马宝能知晓其中利害关系。

高大节正在怒头上,一时半会肯定无法冷静思考其中道理,马宝见状让其先带人清理下关内物资,尔后看了看一脸凛然的王五,苦笑一声道:

“大节一时心中难平可以理解,平西王为人素来仁义,于故人之后也甚为牵挂,若知此事怕是连我都要责骂。”

“成大事者,绝不可手软。”

王五正说着,忽的心中一动,问马宝可知平西王有无一女婿名为王永康的。

“王永康?此人是谁?”

马宝疑惑摇头,平西王有三女,长女嫁胡国柱,次女嫁夏国相,幼女今年方十三,尚未嫁人。

王五吱唔叉过。

之所以问马宝知不知道王永康,是他想起一趣事。

就是吴三桂早年与一王姓将校性情相投,彼此便约定将来为儿女亲家。

当时吴三桂可能才二十多岁,并无女儿。

后来王姓将校调到别处死于关内平乱战事,死前生有一子便是这王永康。

王父死后,襁褓中的王永康被族人寄养邻家,长大后无一技之长到处漂零无依,三十多岁都没娶妻。

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油混。

后来不知哪个看相的跟这小子说你是个大富大贵相,没理由这般落魄的。

听的王永康心头狂喜,但全身上下翻不出几个铜板,实是不知富贵从哪来。

某日穷的没饭吃,便翻找父亲遗物看看有没有东西能拿去卖钱,结果发现遗物中竟有一封已为平西王的吴三桂与他家的缔婚帖。

激动

最新小说: 隋唐小纨绔 三国:献上毒计,刘备懵逼了! 超时空史记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三国骁雄韩遂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亮剑:每个兵都了不起 抗清 万历新明